“让家乡的路更通畅更安全”
黄福伟,一名来自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的少数民族职工,怒族,出生于1980年5月,云南贡山县人。
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祖国西南边陲怒江峡谷大山深处公路抢险保通第一线。这里98%以上是高山峡谷,公路山高坡陡路窄、自然灾害多发,不管是雪崩现场,还是泥石流塌方路段,都是他的“战场”,保障这些公路的通畅,是他作为一名公路守护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24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始终如一干好自己热爱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为贡山县的公路通畅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24年来,他用精湛的驾驶技术把家乡的公路越推越宽,推出了一条贡山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推出了一条贡山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幸福路,推出了一条边疆人民心向党的连心路,推出了一条怒江人民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的振兴路。 24年来,他经历过无数次死里逃生,但作为怒江交通人,他毅然坚守着自己保障公路通畅的职责和使命。 怀着“守护好家乡”路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他在保通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生动实践着满足群众美好出行的新期盼。2006年度被贡山县人民政府评为“县级个人贡献奖”,2010年被怒江州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荣获“贡山县先进工作者”,2017年5月被怒江州人民政府评为“怒江州第三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2020年荣获“怒江州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奖”,2021荣获贡山县“三农”工作先进个人奖,2024年1月被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和云南省人社厅授予“云南省交通运输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坚守岗位 无私奉献 他长期坚守在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峡谷公路保通一线,无论严寒酷暑,始终如一地保障公路通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怒江交通运输的通畅作出了重要贡献。 贡山县每年的雨季很长,降雨量很大,极端天气天数多,容易诱发各种洪涝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常使全县公路受灾点多、线长、面广,受损严重,抢险保通时间紧、任务重。 “参加工作24年里,我共参加了公路保通2660多次,清理塌方605多万立方,成功抢通道路1962多次,及时处置了230多次泥石流应急救灾,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1250多万元。”黄福伟在交谈中与我详细说道。 独龙江公路的保通关系到全国特少民族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独龙江公路的通畅,是贡山交通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更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好的光荣使命。 过去,在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前,他和同事们不仅要承担日常的塌方、泥石流、落石等清理工作,还要为了缩短大雪封山期,在快要封山和开山的时候,都要住在雪山上推雪。少则10多天,多则两个多月。虽然条件艰苦、环境危险,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
2014年,自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以来,黄福伟和队友们在每年冬季都会支援养护单位怒江公路局贡山分局开展推雪作业,确保独龙江公路不因大雪而阻断交通。隧道附近的气温极低,经常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被积雪覆盖的公路上找不到一块能生火的地方,找不到一根干柴,我们只能以拼命干活的方式‘取暖’。饿了,就啃方便面或吃压缩干粮;渴了,就顺手抓一把雪来解渴。由于空气极度潮湿,我们身上的衣服从早到晚都是潮湿的,到了晚上就更难熬,潮湿的被子让我们到半夜也无法入睡。”黄福伟说。 2018年1月30日,独龙江公路因大雪阻断,24名游客被困在独龙江公路。他接到参与保通任务的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现场零下几度的恶劣环境下,不顾衣服湿透奋力作业,最终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同年2月8日独龙江公路因泥石流阻断,此时春节在即,连续奋战8小时后成功抢通,将滞留独龙江的64名务工人员安全带出。2021年到2022年3月,通往贡山县境内的35号和41号界桩疫情防控点的公路因雪灾受阻,他带领保通人员连续奋战5天,终于在疫情防控人员“断粮”之前及时抢通了“生命线”。
技术精湛 勇于创新 他不仅具备精湛的驾驶技术,还勇于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保通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保通成本。 黄福伟的父亲曾经是全国最后的国营马帮——贡山县国营马帮的马锅头,也算是一位老交通人。因职业的特殊性,父亲和家里人聚少离多,不能时常照顾家里。他小时候家乡没有通公路,赶集买物资都要靠人背马驮。后来党委政府给他们修了公路,家里生活条件也慢慢变好了,这使他深刻体会到公路通畅的重要性。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看到开装载机的师傅,就觉得很威风,整天缠着单位的老师傅学习驾驶技术。 但是,当真正在公路抢险保通现场第一次开装载机的时候,他才发现开装载机这件事根本就不是“耍威风”的事情,而是随时随地都面临着生死考验,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 面对每一次抢险保通任务,他总是沉着冷静,一边观察一边清理,旁边另有一名“吹哨人”在时刻注视着塌方点的变化。现场不时会有零散石头飞落下来,稀泥夹杂着残枝顺着山坡下滑,有时会在一瞬间冲刷而降。发现情况异常时,黄福伟加大油门快速撤退,装载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彻在高山峡谷中,大家在旁边看得心惊肉跳。 黄福伟不仅胆大心细,还善于总结经验,根据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路保通“新路子”。他和队友们摸索出的“起早贪黑”高海拔路段公路推雪保通作业方法,就是在凌晨5点半起来,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推雪。中午气温高一点时休息,下午气温降下来后继续干活。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中午气温高的时候被可能诱发的雪崩掩埋。虽然危险是避开了,但早晚的极度寒冷仍然还得咬牙颤抖忍着。这套“新路子”为今后在保障独龙江公路和德(庆)至贡(山)公路通畅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应急抢险 冲锋在前 在各种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他总是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抢险保通工作。他驾驶装载机清理路障、疏通公路,为救援车辆和人员开辟“生命通道”。 “雪中救援为人民 危难之中送真情”。2024年2月3日,贡山县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段副段长黄福伟收到了北京游客卢建雷先生快递过来的一面锦旗,锦旗上的这几个字充分表达了卢先生的满怀感激之情。原来,1月31日中午12时,正在德贡公路上开展道路清雪工作的黄福伟,在离孔雀山隧道口三公里处发现北京游客卢建雷先生的车因雪天路滑,车辆侧滑进边沟里,已在此被困了近3个小时,正焦急无措。常年在这条路上开展抢险保通工作的黄福伟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人工清雪方式,经过一个小时的救援,卢先生的车辆顺利脱困,在春节前安全回到了北京。两天前,在同一个地点,黄福伟带队的抢险保通队伍经过40多分钟的紧急救援,使27辆车100多名游客成功脱险。 黄福伟说:“泥石流、塌方、雪崩,每一次的应急救援,都要面对生死时刻,因为现场情况瞬息万变,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有人曾经问他,在这么多年的保通路上,遇到过生命危险的有几次?他坚定地说:“我们没有一次作业是不危险的,每一次都在与死神战斗!”
安全驾驶 守护生命 安全是交通运输工作的生命线。他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次驾驶都平安无事。他秉持严谨态度和专业技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服务保障。 机械自身安全,作业安全才有保障。发车、检查、加油……大家相互配合熟练地操作着保通车辆和机械,每次保通前的准备工作结束,在嘱咐同事们路上慢点注意安全后,黄福伟钻进装载机驾驶舱引路,其他车辆机械慢慢紧随其后,保通车队在“四好农村路”上有序行进。
为了保通作业安全,保通期间装载机需要加装“防滑链”,一路上装载机“防滑链”与路面摩擦发出银铃般的声响,对向行驶司机就会主动提前在路宽处让路,沿途村民打着招呼,心想:“黄师傅来了,公路通就有希望!”。因装载机轴距较宽,车队行驶过程中几度遇到较窄路段,黄福伟都会亲自下车仔细观察,谨慎驾驶。 “你们争分夺秒,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打通生命救援安全通道,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刻在脑海里。”被救援群众说道。 一面锦旗一份真情,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承载着他夜以继日应急抢险的艰辛和汗水,凝聚着群众的信任和期盼,彰显着交通人忠诚担当为民的初心与真情。 近年来,以贡山县交通运输局为代表的怒江交通运输行业,连续收到四面八方群众送来的多面锦旗。 一面面不同锦旗的背后,都承载着同样的责任与担当,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锦旗是荣誉,是群众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默默奉献的无数个“黄福伟”用实际行动所赢得的群众称赞。贡山县交通运输局分别收到过2018年12月18日“危难时刻显身手 救援及时作风硬”;2021年2月18日“心系百姓建生态停车场 牢记使命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8月“任重道远 情系百姓”;2024年1月“心系群众办实事 助力乡村振兴促发展”;2024年1月 “雪中救援为人民 危难之中送真情”等锦旗。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乡村振兴,交通更要先行。路通百业兴,路畅民共富。近年来,贡山县农村公路的覆盖范围、通达深度、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面貌得到深刻改变。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黄金之路。公路纵横,串起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阡陌交通,助力书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在公路抢险保通的艰难时刻,我会挺身而出,让被困群众心生希望,看到曙光,让家乡路更通畅。”我们坚信,在陡峭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上和怒江峡谷间,无数个“黄福伟”将继续描绘着生命的色彩,闪耀着希望的光芒。